五代宋元工艺美术
宋代陶瓷处于高度繁荣阶段,北方之汝窑、定窑、钧窑、官窑、耀州窑,南方之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吉州窑均负盛名,且产品各具特色。宋代陶瓷仍以青瓷和白瓷为主,但也发展了釉下彩绘瓷和各色窑变的彩釉瓷。官窑是政府控制、专供皇家用品的窑场,规模庞大,技术精湛,而多数民窑则以烧造民用瓷为主。其中,技艺精湛者也被政府指定烧造贡物。中国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元代时,江西景德镇已发展成全国的制瓷中心,所烧制的青花及釉里红开创了彩绘瓷的新局面。
1.青瓷
(1)越窑青瓷:今浙江绍兴。陶瓷造型逐渐由唐代之饱满向轻巧活泼风格过渡,用印花、刻花、堆塑等多种装饰手法,有的还用金银镶边,釉色呈雅净纯正之湖绿色,务求器物优美精致。
(2)汝窑:今河南临汝,汝窑胎土细腻,多呈浅灰色,釉料稠润清莹,有如雨过天晴般的淡蓝色,隐现出细碎的开片。早期多素面无装饰,具有含蓄高雅之美。晚期有印刻花,常见有莲花、萱草等纹样,隐现于釉汁下,别具情趣。
(3)官窑:专烧宫廷用瓷,胎土呈铁色,釉色以粉青为代表,又时显如蟹爪纹的自然开片,口沿及足部因釉质较薄而露胎色,称为“紫口铁足”。在匀净优雅中显示色质的对比和变化。宋室南渡后,又先后在临安设“修内司窑”,及“郊坛下窑”,烧有粉青及蜜蜡黄等釉色,胎薄釉厚,除烧盘碗等用器外,多仿上古青铜礼器。
(4)耀州窑:兴起于唐代,所产青瓷受越窑影响,有印花、划花、刻花及透雕等多种手法装饰。造型规整而风格浑厚,尤以刻花技巧见长,所刻花纹依器物及图案主次分出高低深浅多种层次。刀锋犀利,线条豪放洒脱,有的近于浮雕,立体感很强。在花瓣及流水部分又巧妙的用梳状工具划出成排的阴线,形成优美细腻的效果。又因釉汁施于起伏的花纹上,自然形成厚薄不匀,而使釉色深浅出现变化。其釉色基本呈现橄榄绿和淡青色,沉静素雅,装饰纹样题材丰富,有花卉、禽鸟、鱼水、婴戏等。
(5)龙泉窑:该地瓷窑密布,产量极高,大量出口,造型优雅洗练,釉色青翠,如玉一般纯净温润,有粉青、梅子青等色。白胎厚釉,往往在器物转折处因釉层较薄而露出胎色,形成“出筋”效果,从而打破釉色的单调感,显得更加清新典雅。常见器物有碗、盘、瓶、壶等类,有的在器物上用堆贴或浮雕手法加以装饰,如在盘中心堆贴出双鱼图案,颇为别致。
(6)哥窑:其器物表面布满因釉料与瓷胎烧造中膨胀系数不同而形成的断裂的纹片,别有一种自然古朴而典雅的趣味。裂纹根据其形状、大小的变化,又有鱼子纹、蟹爪、百圾碎等分,还有黄色纹片和黑色纹片在一件器物上参差出现的“金丝铁线”。哥窑的瓷胎呈紫褐色,器物的边缘往往出现褐色,称为“紫口铁足”。品种有盘、碗、文房用具,也有瓶、炉之类的陈设品,釉色以米色及豆绿为多。
2.白瓷
(1)定窑白瓷:以烧白釉瓷为主。定窑瓷胎质坚细,器体很薄,装饰手法多以刻花、印花及划花为主。图案纹样常见有牡丹、荷花、菊花、石榴、龙纹、鱼水纹等,线条活泼流畅,印花精细严谨,结构巧妙,暗花器表上因深浅不同而呈现出微妙的光彩变化,具有沉静雅致而华美的艺术效果。定窑烧制瓷器的样式品种很多,出土有杯、盘、碗、碟、瓶、盒、罐、香炉、净瓶等。定窑也烧制瓷枕,还烧制黑釉和酱釉(俗称紫定)瓷器。
(2)景德镇窑白瓷:景德镇年间所产白瓷,釉色滋润,光致茂美,进御宫廷,器底有“景德年制”字样。宋代景德镇所烧瓷器以影青瓷最具代表性,用印花、划花、刻花、贴花装饰。品种有碗、盘、盒、瓶、灯盏、注子等日用器皿。青白瓷注子碗是将壶与温酒器配置成一套,釉色细腻,白中泛青,温酒器设计成花瓣形,壶嘴和把手皆细长流畅,壶盖的盖纽塑成蹲兽形,是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中的代表之作。
3.窑变(钧窑)
钧窑属青瓷系统,但烧窑工人创造了以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使青瓷釉色上泛出海棠红、玫瑰紫之类的色彩,鲜艳绚丽,如夕阳彩霞,神奇变幻,打破了单色釉的局面,为后世红釉陶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宋代陶瓷中颇具特色的品种。这种釉色的变化称为“窑变”。钧窑的烧造成功,许多地区群起仿制,形成钧窑体系。徽宗时期就在该地专门设置官窑烧制尊、盘、洗之类观赏品。又大量烧造花盆,有圆形、海棠形的多种。现今所见宋代圆形花盆,盆口呈菱花状,盆身制成棱形,像一朵盛开的花朵,施以鲜艳的红釉,异常美观。
4.黑瓷
(1)建窑:窑址在今福建建阳吉水镇,以烧造黑釉瓷著名。所产黑瓷盏里外皆在黑釉上形成如兔毫般的条状结晶,银光闪闪,使色彩沉闷的黑瓷呈现出奇妙美丽的效果,称为“兔毫盏”。又有在黑釉上密布形如油滴的圆点,称为“油滴盏”。黑釉瓷盏的烧造和宋代饮茶中的斗茶风气有关,以沸水在黑盏中沏茶,水面浮起一层明显的白沫以衬托茶色。油滴盏在北方河南鹤壁窑及山西临汾窑中也有发现。
(2)吉州窑:在黑釉上以黑黄交织出现状如海龟壳上纹样的花斑,称为“玳瑁斑”。吉州窑工创造了以剪纸及木叶贴花为装饰的手法,常见的花纹有双龙、双凤、折枝、花果、梅竹,有的还在花间点缀“长命富贵”、“福寿康宁”等吉祥词语,有的在釉下呈现木叶的天然纹理,天然古朴,别具一格。另外,吉州窑也烧制白瓷及白釉黑花瓷等品种,是一处颇具民间和地方特色的瓷窑。
5.白底黑花瓷(磁州窑)
在今河北磁县的观台及彭城等地,为具有地方及民间色彩的民窑,以烧造白釉黑花瓷为主,也有白釉褐花、黑釉褐花、绿釉黑彩、低温绿釉等品种,还有在釉上加以雕刻进行装饰的雕釉,手段多种多样,明快活泼,别具一格。磁州窑主要生产民间日常生活用瓷,如盘、罐之类,也烧造大量瓷瓶及陶枕。装饰花纹有花鸟、人物、山水等。花多做折枝,枝叶舒展,笔墨豪放。人物、山水具有很强的绘画性,多在“开光”中布局,所烧梅瓶造型和纹样都极完美。陶枕的装饰图像最为精彩,有天真可爱的婴戏图,描绘娃娃钓鱼、踢球、放风筝、赶鸭等富于生活情趣的画面。山水画景物富有诗意,勾皴点画亦吸收了当代水墨画的技巧,有的还在上面书写诗句或谚语,也有制成狮、虎等形象,有的陶枕印有生产者的戳记。磁州窑的产品大量供应北方各地民间使用,其风格也对北方河南、山西等地的民窑产生了很大影响。
6.青花和釉里红
元代主要成就是烧成青花和釉里红。青花瓷白底蓝花,清新素雅,釉里红白底红花,沉着浓艳,都单纯而精丽,绘瓷具有笔情默趣,酣畅自如,吸收了水墨画的技巧。常见的装饰纹有松、竹、梅、牡丹、菊花、荷花、缠枝莲、芭蕉、湖石及龙、凤、鹤、鹿、鸳鸯、鸟、雀、鱼类等,也有装饰历史戏曲故事者。釉里红是将一定的含铜物质作为着色剂调入釉中,用之绘瓷,烧成后出现浓艳的红色花纹,白底红花,热烈艳丽。
(1)青花:是呈白底蓝花效果的釉下彩绘瓷,运用氧化钴料做成色剂,在胚体上绘画装饰图案,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釉下彩绘和运用钴料是它的两个基本工艺要素。青花瓷的烧纸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相传青花始于唐代,但由于当时的烧制技术不成熟,所以成色往往显灰褐色,并且有流散现象。到了元代,青花颜料的炼制和青花烧造技术得到较大提高,成色明快大方,而且产量大增,成为我国瓷器生产的主流,明永宣时期达到顶峰。由于调料浓淡用色的不同,青花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既质朴又华丽,既繁复又统一,成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
(2)釉里红: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钧窑的紫红斑釉。钧窑的紫红斑纹原为自然形态,有的像蝙蝠,有的像鱼,后渐为人工所控制。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花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纹饰的瓷器。以元代的釉里红制作工艺为基础,明宣德和清康熙、雍正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在历史上也颇负盛名。由于烧制难度较大,元代产量不多,留传器物也很少。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釉里红成色稳窄敦厚,在我国传统习惯上常以这种色彩象征吉祥康乐和繁荣昌盛,是别有特色的传统艺术。
7.三彩釉陶
(1)宋三彩:多分布于河北磁县的观台及河南登封、禹县等窑。釉色以黄、绿、酱、白色相互搭配,器物有洗、杯、盆、盘及陶枕等,工艺上较为成功,但品类远不及唐代丰富。
(2)辽三彩:明快质朴,造型及装饰都颇为别致,具有鲜明色彩,如模仿契丹皮囊容器而烧造的鸡冠壶、仿契丹木器皿的方形盘及借鉴唐金属器型烧造的海棠花式长盘等,以印花或刻花装饰花卉图案,间有贴塑者,根据不同区域施以黄、绿、白等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