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名瓷赏析
公元13世纪末期,元王朝统一了中国。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刺激了陶瓷业的兴盛。钧窑、磁州窑、龙泉窑等继续生产传统陶瓷品种,其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国外。景德镇则得天时、地利、人和,异军突起,青花、釉里红、卵白釉、蓝釉、红釉瓷等新品种层出不穷,遂使景德镇一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瓷器产地,为明、清时期进一步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础。
本期,让我们从各大博物馆馆藏器物,领略元代瓷器的豪放之美。
馆藏元代瓷器欣赏
1:元青花
元 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
故宫博物院藏
元青花制作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至正期元青花以进口青料苏麻离青制作而成,由于进口青料珍贵,故而多用在高档器物的上,由技艺高超的画师绘图创作。
苏麻离青呈色浓艳深沉,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
进口的材料,顶级的画工,成熟的制作工艺,这些因素组合起来,成就了元青花极高的艺术价值。
元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故宫博物馆藏
2 | 元钧窑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
故宫博物馆藏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元,高3.5cm,口径12cm,足径5.5cm。盘折沿,浅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口沿处釉层较薄,映出酱黄色胎体。圈足内无釉,外底留有三个支烧钉痕。
钧窑月白釉双耳三足炉
故宫博物馆藏
钧窑月白釉双耳三足炉,元,通高25.2cm,口径11.5cm,足距12cm。炉方唇,短颈,长圆腹,圜(huán音环)底,底下有内凹的脐心,下承以三乳状足,足外撇。肩部对称置双耳。釉色青灰,饰紫红色斑,釉垂流现象及“蚯蚓走泥”纹均较明显,釉层中气泡爆裂较多。凸棱及釉薄处呈浅褐色。内壁釉层开片较多,玻璃质感较强。
钧窑月白釉紫红斑洗
故宫博物馆藏
钧窑月白釉紫红斑洗,元,高9.8cm,口径28.3cm,足径15cm。洗敞口出沿,弧壁,圈足。内、外施月白色釉,外壁施釉不到底,内底点缀紫红色斑块。圈足内素胎无釉。
钧窑月白釉塑贴莲荷纹双耳三足炉
故宫博物馆藏
钧窑月白釉塑贴莲荷纹双耳三足炉,元,通高24cm,口径14.5cm,足距10cm。炉平口,深腹,内凹式圈足,底下承以三足。口沿上对称置冲耳。里、外施月白色釉,外底有垂釉痕。圈足无釉,铁褐色胎,胎质细腻坚致。外壁及耳面塑贴折枝花卉纹装饰。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盘
故宫博物馆藏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盘,元,高4.7cm,口径21cm,足径9.9cm。盘呈菊瓣形,敞口,浅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盘内点缀有四块玫瑰紫色斑块。
元代钧窑瓷器釉色主要为天蓝色和月白色,带玫瑰紫色红斑的较少。此盘造型优美,釉色鲜艳,天蓝色与玫瑰紫色交相辉映,绚丽典雅,不愧是元代钧瓷中的工细之作。
3 | 元磁州窑
磁州窑白地黑花云凤纹四系瓶
故宫博物馆藏
磁州窑白地黑花云凤纹四系瓶,元,高37cm,口径6cm,足径10.5cm。瓶圆唇,撇口,短颈,溜肩,椭圆形腹,圈足。肩部置4系。瓶内和外壁下半部施黑釉。外壁上半部白地黑花装饰,主题图案为云凤纹两组,以山形图案隔开。元代磁州窑主要烧制白釉黑花器,产品具有硕大、浑圆、厚重的特点。大盆、大罐、枕是主要产品,云龙、云凤、云雁、鱼藻为常见的纹饰。
4 | 元玉溪窑
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馆藏
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元,高25.6cm,口径6.7cm,足径9.5cm。瓶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通体施青黄釉,外壁以青花绘蕉叶、莲瓣、鱼藻纹。这件玉溪窑玉壶春瓶是1973年在云南禄丰元代火葬墓中出土的实物资料。元代玉溪窑的青花与景德镇的青花风格明显不同,玉溪窑青花器的胎质酥松,釉色泛黄,青花色调灰暗,釉面玻璃质感很强。此瓶的青花色泽虽不如景德镇青花,但绘画技法自然流畅,寥寥数笔即将纹饰表现得生动,具有一定的活泼艺术效果,充分反映出元代我国边疆地区制瓷业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精湛的技法。
5 | 元龙泉窑
龙泉窑印龙纹青釉盘
故宫博物馆藏
龙泉窑印龙纹青釉盘,元,高7.5cm,口径42.9cm,足径29cm。盘敞口,浅腹,坦底,圈足。里外施青釉,底部无釉,露胎处呈火石红色。盘心模印云龙纹,内壁刻划花纹。此盘器形较大,胎体厚重,釉呈青黄色,在较厚的釉层下模印的云龙纹清晰可见,据此表明这是元代龙泉窑青瓷的典型器。龙泉窑青瓷自宋代发展到元代虽然烧造地区扩大且产量巨增,但已无法烧出南宋时期的梅子青色。为弥补青瓷呈色的不足,元代龙泉窑青瓷常采用模印、贴塑、镂雕等工艺手段作装饰,以追求图案美和造型美。
龙泉窑青釉净瓶
故宫博物馆藏
龙泉窑青釉净瓶,元,高48.2cm,口径7.3cm。清宫旧藏。净瓶直口,长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近足处微外撇,圈足。颈下部有轮状出沿。内外施粉青色釉,釉面匀净。
这种俗称净瓶的器物,实际上是属于“军持”的一种。“军持”是梵语 “kundikā”、兴都斯坦语 “kundi”的音译,也称“君迟”、“君持”、“军迟”、“捃稚迦”等,意思是“瓶”,“水瓶”。本为印度民族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具,后来被佛教徒赋予宗教涵义,用于贮水,以备云游四方时饮用、净手或饭后漱口。军持大致上可分为两口和单口两种类型,质地有陶瓷、金属等。瓷质单口军持从五代至清代皆有烧造,其基本特征是小口,长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颈部有轮状出沿。元代浙江龙泉窑烧造的这种青釉净瓶,因其外形像个“吉”字,因此人们常称之为“吉字瓶”。元代龙泉窑青釉净瓶发现不少,但像这件净瓶这样体大且釉色精美者殊为少见。
元龙泉窑荷叶盖罐
宁波大学御承堂美术馆陈列
元朝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最为频繁和成功的年代,元统一 中国后,希望汉蒙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荷叶象征和谐美满。荷叶盖罐是元龙泉窑的典型器,也是元统治者极力推崇的吉祥器物。
器型浑厚圆润质朴, 包浆肥厚,简约中透出富贵端庄的气质,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6 | 元釉里红
釉里红转把杯
故宫博物馆藏
釉里红转把杯,元,高10cm,口径7.7cm,足径3.8cm。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以中空竹节式高足。通体施青白釉。杯身涂抹3块釉里红斑,并置一小圆系,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衔接,可以自由转动而不脱开。此杯装饰斑块发色鲜艳,似晚霞般美丽,实属难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转动的杯足更增其玩赏性。1980年,江西高安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一件元代釉里红印花塑贴蟠螭纹高足杯,其杯足亦可转动。由此可知,转把高足杯应是元代高足杯的时代特征之一。
釉里红划花兔纹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馆藏
釉里红划花兔纹玉壶春瓶,元,高20.5cm,口径6.3cm,足径6.8cm。瓶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通体施青白釉。肩部及腹径最大处各有暗刻弦纹4道,上腹部刻划一只野兔奔跑于花草间,小兔作回首观望状,以釉里红点睛,刻划技法娴熟,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花纹空白处随意涂抹釉里红,形成红地白花,增强了图案的艺术效果。瓶内口部涂抹釉里红。玉壶春瓶是元代景德镇瓷的常见器型,其品种除釉里红外,尚见有青花、青白釉、孔雀绿釉青花等。从考古发现的实物看,目前所知纪年最早的釉里红瓷器是1979年在景德镇元至元四年(1338年)凌氏墓出土的釉里红堆塑四灵盖罐和釉里红堆塑楼阁式谷仓等(参见江西省博物馆:《江西丰城发现元代纪年青花釉里红瓷器》,《文物》1981年第11期;庄万里文化基金会:《宋元纪年青白瓷》,1998年)。由于釉里红瓷器烧造难度大,传世较少,所以十分珍贵。以釉里红装饰的玉壶春瓶,除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之外,还有日本大和文华馆及松冈美术馆收藏的釉里红飞凤纹玉壶春瓶、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等。
7 | 元蓝釉
元 蓝釉白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的瓷器以颜色素淡的白瓷和青瓷为主,彩色瓷器出现得比较晚。唐朝人开始在瓷器上施蓝釉。到了元朝,景德镇采用了新的制作工艺,即把“钴”作为呈色剂融在釉中,烧制出了美丽如蓝宝石般的钴蓝釉。
此时的蓝釉仍然以氧化钴为着色剂,而釉已经使用了高温石灰碱釉,高温石灰碱釉具有粘稠而附着力强的特点,使得釉层与胎体结合紧密,高温使其色彩光亮润洁,较之三彩的蓝色更为深沉雅润,具有了类似蓝宝石一般的光泽,因而此种高温蓝釉也被称作宝石蓝釉。
元 蓝釉描金折枝花卉纹匜
故宫博物院藏
元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高43.5、口径5.5、底径14厘米
扬州博物馆藏
元 蓝釉描金爵
1987年杭州市朝晖路元代窖藏出土
杭州博物馆藏
8|卵白釉
元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故宫博物馆藏
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元,高4.1厘米,口径15.9厘米,足径5.3厘米。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胎体洁白,里外施卵白釉。内底及内壁均模印云龙纹。
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品种的统称。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色泽,故又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龙纹、芦雁纹或缠枝花纹。因这些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往往模印“枢府”两字,故称“枢府釉白瓷”。枢府是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枢府”字样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景德镇为“枢密院”烧制的专用瓷器。除“枢府”字样外,在元代这类白瓷上还见有“太禧”、“东卫”等字。